劇組在西街小巷取景 (劇組供圖)
本報訊 (記者王金植)由市委宣傳部牽頭、本土影視團隊創作的四部主題微電影目前已經完成制作,今日起,四部微電影將全部在泉州網上線,市民可以登錄泉州網觀看,品味千年泉州文化,感受不一樣的泉州西街。
微電影呈現全新西街
小街巷、紅磚厝、雙塔影、鐘樓聲……這些西街的歷史在微電影中呈現給觀眾全新的感覺。作為“東亞文化之都·泉州”古城文化復興計劃的首站,西街的歷史受到關注。西街的風貌與風情,是所有泉州人共同擁有的歷史記憶。為此,市委宣傳部牽頭啟動了以“西街故事”為主題的四部微電影拍攝推廣工作,具體分為《泉州西街》、《西街印象》、《古城文脈》、《泉州味道》。
《西街印象》講述的是一位老華僑回鄉,到古城西街尋找兒時記憶的故事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部微電影幾乎是由回鄉過節的泉州籍大學生為主攝制的。《古城文脈》從文化的視角見證古城的輝煌。《泉州西街》從小街巷入手,帶你游玩西街的小街小巷,品味古城豐厚的歷史積淀,感受古城的百年滄桑巨變。《泉州味道》是美食版,包含了泉州美食、泉州歷史名勝等泉州元素。
四部微電影既有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,又有寫意唯美的復古鏡頭,無一例外的是,它們都發生在西街,泉州元素貫穿全劇,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同時,體會古城的物之美、景之韻,感受古城居民的情之深、愛之切。
今日起可在泉州網收看
2月13日,《泉州味道》在泉州網首播,得到群眾的喜愛。泉州小吃土筍凍是怎么來的?通過形象的畫面,配以簡潔的解說,讓觀眾領略到泉州名小吃的魅力。從該影片中,觀眾還可以看到西街、五里橋、龍山寺,以及土筍凍、肉粽、面線糊等泉州元素,體驗泉州文化。“微電影把泉州濃厚的歷史底蘊加入流行元素、創意元素,讓人耳目一新,青年更容易接受。”市民張先生說,這些團隊制作出的微電影讓人覺得很親切,更易引發共鳴。
泉州網有關負責人說,今日起,四部微電影將全部在泉州網上線,市民可以登錄泉州網觀看。
市區的一些活動場所也可以看到這些微電影。“看到富含泉州元素的微電影,很是精彩。”昨日上午,在市區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區看花燈的市民李女士說,她突然看到園區屏幕上播放這四部微電影,便停下來認真觀看。
據介紹,這四部微電影還將在泉州數字電視導視頻道、微信訂閱號“泉州廣電網絡”上播出。
歡迎市民加入拍攝
“時間緊,任務重。”參加拍攝的工作人員顏女士說,為讓市民在元宵節期間觀賞到首批打造的“西街故事”系列微電影,劇本、劇務、拍攝等工作幾乎同時展開,憑著對西街、對泉州文化的一腔熱情,各拍攝團隊連續加班加點,克服種種困難,終于為觀眾呈現出不同風格、不同內容的微電影,為元宵節添彩。
她說,金馬影視、皇品微電影、美寶影視、風雅頌書局等多家泉州本土影視公司以及文化企業積極響應,還有不少微電影愛好者自發組織了拍攝團隊,趁著春節假期的濃郁節俗氛圍到西街開元寺等地取景。一些普通市民也紛紛行動起來,以微薄之力,獻禮“文都”建設,這些都讓人感動。
據悉,“東亞文化之都”系列微電影的征集工作將貫穿全年,面向全市各相關文化企業及個人征集線索、題材及優秀微電影作品。歡迎有經歷、有故事、有創意的市民朋友們加入,或提供素材,或拍攝作品,共同努力為古城文化復興計劃營造氛圍、擴大宣傳。線索提供及聯絡郵箱:dnzbgfzc@126.com,請在郵件注明“東亞文化之都”。
來源: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:艾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