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提線木偶版《趙氏孤兒》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。
快板 跨界合作增添新活力
說到要靠玩戲曲發財,業界很多人都搖頭??墒谴饲靶掳妗赌档ねぁ返囊慌谧呒t,再度引發全新的討論,是堅守傳統還是大膽創新?其實,無論是演出新方式的嘗試還是曲目的創新,泉州戲曲界從未放棄努力。
南音的《唐風宋韻》、高甲戲的《昭君出塞》都是新排的曲目,為了能夠進一步“斷奶”,梨園劇團還曾嘗試與旅游部門合作,引導游客來感受泉州的地方文化魅力。“由于客人數量與參觀時間無法完全確定,而且旅行社也需要一定的報酬,所以前期的合作并不順利。”張純吉說,不過這確實是一條創新的道路。比如他們已經堅持了幾年的每周六的商業演出可以固定下來,旅行社帶進的游客則根據具體人數來確定最后的利益分成。“此前南音藝苑剛成立時也一度很熱鬧,我們聯合了多種戲曲一起同臺演出,甚至還與旅行社進行合作推廣了一陣子。”尤春成說,這兩天通過與全市各地的南音社團同臺演出發現,民眾進來聽曲的意愿還是很強烈的,從老人到小孩,市場接受度依然不低,這就是今后市場化運作的基礎。想想云南的古樂團,他們樂器的歷史不如南音悠久,可是由于游客基數較高,因此較容易依靠古老的樂器來打動往來游客,創造市場價值。
安溪鐵觀音集團,2010年通過音樂劇的方式將鳳山茶鄉的故事搬到了北京釣魚臺國賓館。安溪縣政府舉全縣的力量,通過斗茶等方式進一步弘揚鐵觀音文化。包括安溪鐵觀音集團、三和茶業在內的眾多茶企近年則頻繁通過設置企業展示館的方式,將茶文化的內涵融入到展覽當中,方便往來賓客更加直觀地了解茶文化。今年元宵節期間,泉巖茶業還首度與耕云香道跨界聯手參加文創集市的活動,通過茶與香的對話,升華文化價值。
“宋代繁榮時期,泉州就有很多香鋪,古人品香、喝茶、繪畫、插花是一體式的生活。”耕云香道的總經理、古法香道傳人謝少杰說,此番與茶企合作便是希望將香道的養生寧神文化注入品茶文化中,催生新的商機。
來源: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:艾瑪